就金融来说,批量供应、价格较低的资金固然重要,但是风险的根源还是借款人。对于风险的规避与预防,蚂蚁金服一方面与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如余额宝的合作商天弘基金,利用货币基金流动性好、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特点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自行开发相应债权,在阿里的债权供应中,既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蚂蚁花呗,也有面向企业用户的网商银行、蚂蚁达客。
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借款人缺乏约束力不同,蚂蚁金服对于借款人有着非常强的制约力。不论是蚂蚁花呗的消费贷款还是网商银行的小微贷款,其用户都是阿里电商平台的使用者:在天猫淘宝上的消费者或是淘宝店店主。一旦出现借钱不还的情况,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将会非常的高,毕竟在阿里独步电商的环境下,借款人不可能不购物、不可能不在天猫上销售东西。但更重要的是,借款人所有的地址信息、通信信息在阿里的数据库中都有存档,因此追讨起来几乎毫不吃力。
在有业务场景作保证的前提下,蚂蚁金服也在深耕于技术,力图通过技术手段做到双重保险。由于植入电商场景,所以借助电商平台之前积累下来的消费者数据和厂商数据,蚂蚁金服可以在其金融云平台上利用相关算法对借款人行为刻画,生成芝麻信用分,然后根据信用分分值来确定是否向贷款人放款,放款的利率、额度、期限。
背靠阿里生态撑起阿里未来的金融天空
早在2012年,马云就向外界描述未来的阿里巴巴将是什么样子:一是做平台,二是做金融,三是做大数据。而在“平台+金融+大数据”的业务版图中,蚂蚁金服正在撑起阿里未来的金融天空。
与很多企业全面出击、多点开花不同的则是,阿里核心业务的拓展是整体生态圈的打造,而不是单个业务线的单打独斗。在未来的三大版图中,平台、金融、大数据三大业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业务之间相互融合、促进。电商是其整个“平台+金融+大数据”战略的基础和入口,金融为电商业务提供附加服务并成为新的盈利点,而大数据则所谓一种战略工具,为金融和电商提供分析工具与开展业务依据。
与电商平台的数据不同,蚂蚁金服所产生的金融数据在信用度上更强,因此蚂蚁金服除了能刺激用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提高用户的粘性之外,还可以为“大数据”提供的丰富的数据源、检验完善其自身的算法。所以从业务上来看,蚂蚁金服并不是孤立于阿里,而是依靠其生态来开展业务。
新思界产业投资中心
投资分析师表示,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得到投资人的认可,主要是由于其两个方面的价值:一种是受到金融制度的束缚,占据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群和中小微企业享受不到金融服务,而这种被抑制的刚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开始逐步释放;二是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蚂蚁金服除了是以阿里巴巴未来的三大板块之一,最主要的是其金融业务切入到了生产生活的场景中,在电商场景中,蚂蚁金服一方面可以低成本、批量、自然无阻碍的获取投资用户,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业务植入的特性极大地降低风控的成本。
更多
财经评论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