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856 贬值368个基点

2016-08-29 19:05      责任编辑:凌涵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856 贬值368个基点

        8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中间价报6.6856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调368点,刷新7月20日以来低位。
 
        尽管2001年以来中国外债规模上升较快,但结合中国外债余额变动、结构变化、潜在风险,以及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情况,中国外债风险目前处于总体可控的状态,外债偿还对人民币施加的贬值压力已经大为减弱。
 
        数据显示,中国外债规模(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从2001年的2033亿美元增至2015年末的14162亿美元。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13645亿美元。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主导市场的情况下,较大的外债规模一旦出现集中偿还,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极大冲击。
 
        首先,13645亿美元的外债中,人民币债务占了44%,这部分不会导致境内购汇需求,因此不对人民币汇率构成贬值压力。
 
        其次,从借债主体来看,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外债主要为中长期债务,短期没有偿还压力。事实上,只有外债净减少时才会产生境内购汇需求,但近两年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外债规模不降反升,因此,这部分外债并会对人民币施压。
 
        真正带来贬值压力的是来自存款类公司和其他部门的外债偿还需求,截止3月底,规模为9380亿美元。在这一部分外债中,短期外币债务约有4028亿美元。
 
        因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外债中,逻辑上应该绝大部分是外币债务,本币债务极少。这就意味着银行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外债中,外币债务所占比重应该大幅度低于56%的总体水平。换句话说,在2016年3月底,虽然我国外债总额高达13645亿美元,但是最可能给人民币施加贬值压力的外币债务总额顶多不会超过4000亿美元,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而就算是4000亿美元的短期外币债务,也并非意味着存款类公司和其他部门一定会在2017年3月底之前进行净偿还。一方面,企业运营需要保持连续性,不可能一次性将外币债务全部偿还,另一方面,企业对未来汇率的走势看法不同,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增加债务。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目前外债偿还对人民币构成一定贬值压力,但并不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企业低下的结汇意愿,以及普通民众较为旺盛的购汇需求才是结售汇市场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只有逐渐淡化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强化双向波动预期,才能刺激企业结汇,弱化民众购汇动力,从而最终消除人民币单边贬值压力。

        更多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