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宏观 >

金融工作会议必看的七大要点(中)

2017-07-17 11:33      责任编辑:王首禹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金融工作会议必看的七大要点(中)
 
  199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按惯例,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一行三会”的高层、各省省委书记或省长会参加,一般为期两天。会议主要讨论金融监管体制顶层设计、银行体系改革、金融风险防范等重大战略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信息量很大,兼具“风向标”与“压舱石”意义。
 
三、“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监管协调体系升级到2.0版本
 
  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分析师认为:
 
  1.之前市场传闻的监管机构改革方案多数被证伪。此前市场预期“一行三会合并”、“双峰监管”等监管机构改革方案,但从最终落地来看,采用了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方案:在国务院层面设置统筹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仍然相对独立。
 
  2.“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2013年设立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升级版,从以前的“水平协调”到现在的“垂直协调”,监管协调体系正式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这实际上也意味着,此前“一行三会”自行协商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有更高的层面进行统筹。
 
  3.此次会议明确“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监管统筹将更多地集中在基础设施、统计、信息等方面,与国家一直强调金融体系应当有“统一的后台”一致。
 
  4.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否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政策初衷考虑,应当只是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纳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仍然值得观察。
 
四、首次确认“机构监管”变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
 
  在过去分业监管体系下,“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均为“机构监管”,即“一行三会”仅监管自己审批的机构,这一方面导致“父爱主义”,对于自己审批的机构过度溺爱,同时另一方面导致市场分割、监管真空、监管套利。
 
  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尽管“混业监管”从来没有被官方认可,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因为金融机构确实已经“混业经营”。这意味着,“父爱主义”、“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五、“中小金融机构”被意外支持,“互联网金融”被意外抑制
 
  本次会议有一处对比很有趣,对于市场热炒的“互联网金融”,此次会议持抑制态度;而对于被市场普遍看空的“中小金融机构”,此次会议却大力支持。
 
  之前,金融市场一直较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Fintech等已经成为2016年以来的热点词汇,但此次会议对互联网金融仅涉及一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层的表态明显负面,这验证了政府对于防风险的重视态度。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轻资产、跨区域、高隐蔽性特征,大量犯罪分子混杂其中,逃避监管,很多情况下让人防不胜防。”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讲到,针对上述互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加快互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要着手解决互金发展中面临的比较紧迫的监管技术问题。
 
  分析师认为,一些互金公司过去几年顶着“双创”的帽子游走在各种灰色地带,此次提出加强监管,“互金监管政策风险的刀可能要落下来了”。
 
  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