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报》。在年报中,央行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宏观经济
央行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相当大。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的新的双引擎正在发挥作用,服务业和消费增长较快,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不少经济领域的内生活力在逐步增强。
不过,央行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结构性矛盾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要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另外,央行指出,由于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同时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价格走势总体保持稳定的概率较大。不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跌的可能性较小,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房地产价格上涨也可能向其他领域传导,加之居民物价预期不稳定,价格走势也面临一定上行压力。
国际经济面临的风险
央行指出,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具体来看,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一、美联储加息使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可能产生一定外溢效应。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分化及其相互影响,将会触发全球资产配置的调整和风险的重新定价,进而加剧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美联储实际加息路径受到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可能会增大未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面临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加息之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与发达经济体协同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一些经济体面临着应对资本外流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两难选择。其中,具有经常账户赤字较高、对外债依赖性较高、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较高和名义或实际上实行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等特征的经济体潜在风险可能更大。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债务风险增加。在地缘政治和供需变动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依然较大。部分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和以初级大宗商品出口为经济支柱的国家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严重冲击。
四、面临通胀下行压力。受油价走低和内需乏力等因素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通胀下行压力,通胀水平仍然大幅低于政策目标。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较为乏力、债务水平整体较高和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等因素,中期通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五、全球贸易增速持续放缓。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原材料进口需求减少、全球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全球价值链出现国内化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六、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上升。国际反恐形势更加严峻,中东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可能对包括国际原油价格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同时,欧洲移民潮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可能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要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支持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