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身成本过高
一直以来,中国的出口产品都以“物美价廉”深得全世界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人民币快速升值等现状,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快速提升。加之,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困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使得中国出口传统优势不断退却。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2015年中国纺织、服装和鞋这三大对劳动力、资金等成本较为敏感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下降1.3%、5.4%和3.9%,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是极为罕见的。
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仍在升值
尽管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8%、对英镑贬值0.8%、日元贬值4.6%、港元贬值5.8%、瑞士法郎贬值0.9%,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澳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加元汇率中间价全年分别升值5.1%、6.1%、8.1%、1.1%和12.7%,对俄罗斯卢布和哈萨克斯坦坚戈更是升值24.9%、75.9%,由此可见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仍然保持相对强势。
此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来看,201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3.8%,但同期欧元贬值5.8%、澳元贬值5.2%、新西兰元贬值7.4%、新加坡元贬值1.9%、加元贬值12.2%、俄罗斯卢布贬值2.1%,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表现也强于多数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货币。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无论如何,中国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将使中国经济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将是经济增长的调节器和国际收支稳定器。中国出口的未来自然不能仅仅依赖人民币的贬值,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作用确实也不大。
中国外贸企业只有苦练内功,不断培育培育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和品牌为核心的并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来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将资本、技术、人才更有效地与国内生产紧密结合,才能完成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更多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