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份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稳增长任务,面对市场疲软,有专家表示,这种宽松的政策环境可能持续到明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疲软,导致国内投资增速下滑,进而影响到市场的表现。这样的恶循环从今年开始就一直存在。
投资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投资增速如果回升,那么我国经济将可能实现回暖。
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的一半左右,然而近段时间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却频频受阻,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国内外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下降,制造业企业利润下滑。房地产作为我国投资的火车头,从去年开始增速就呈下滑趋势。虽然我国在基础建设上加大了投资,但是面对整体环境的下滑,基建投资也表现乏力。
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央行多次下调准备金率和存贷利率,同时还操作了其他货币工具为市场上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由于资本外流的出现,央行注入的资金仅仅能否弥补资本外流缺口,对于整体环境帮助并不大。
为了应对投资下滑,政府为市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国内基础建设的投入,包括停车场、城镇化、债务置换等项目。从数据来看,今年8月份,我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近26%,创4个月以来新高,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达30.7%,可以看出政府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投资增速回升。
新思界
研究分析认为,由于财政政策具有一定时间的滞后性,所以财政政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具体表现出效果来。不过目前我国投资增速还在下滑,所以预计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并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这样的宽松环境也会延至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