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智慧城市 > 智慧技术 >

拥有广阔前景的机器翻译能否超越人译

2015-10-20 12:04      责任编辑:王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拥有广阔前景的机器翻译能否超越人译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世界的互联互通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不同国家之间如何实现低成本的有效交流呢?人工翻译所耗费的成本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翻译就成为了人类研究课题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1947年,美国科学家韦弗(W. Weaver)博士和英国工程师布斯(A. D. Booth)博士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设想,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英文简称MT,中文简称“机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半期,机译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从理论走向实验。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目的,均对机译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欧洲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也对机译研究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此时的中国和日本也开始了这项研究,机译一时出现热潮。这个时期的机译虽然刚刚处于开创阶段,但已进入了最初的繁荣期。

        1966年,由美国科学院成立的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LPAC)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建议停止对机译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一报告的发表给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机译当头一棒,美加英法德意等国的相关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僵局。无独有偶,当时的中国爆发了“文革”动乱,基本上这些研究也停滞了。这个时期的机译研究步入了萧条期。

        进入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尤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从技术层面和社会需求推动了机译研究的复苏,机译项目又开始发展起来,各种实用的以及实验的系统被先后推出。到了本世纪,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机译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今基于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已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谷歌翻译、必应翻译、雅虎翻译、脸谱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已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各种便利。其中谷歌翻译目前已实现了对100种语言的支持,每日用户超过2亿。

        而在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以及语音识别、机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即时口译研究已成为当今信息处理领域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谷歌公司新推出的翻译手机软件就具有即时语音翻译功能;前不久,微软公司推出了具有即时口译功能的“Skype Translator”,它可以自动翻译不同语言的语音通话和即时通信消息;,百度公司也发布了融合统计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在线翻译系统。该系统能借助计算机模拟的海量神经元,模仿人脑“理解语言,生成译文”,同时结合百度已有的统计机译技术,让机译质量实现突破。

        人类对不同民族之间无障碍交流的渴望远早于发明计算机的时间,而这一点在宣称自由互联的互联网时代更能彰显它的价值。

        众所周知,人工翻译的过程是人工译者集理解、分析、选择及再创造为一体的综合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机译的译文质量要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准,就必须解开大脑处理语言信息之谜。正如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所言: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精辟到位,道出了制约译文质量提高的瓶颈所在。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人员认为,在计算机专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机译技术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人类大脑工程”的推动下,机译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语言的交流障碍将会得以跨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