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娱乐 > 剧粉 >

《匆匆那年》:我们的青春都是狗血剧吗?

2015-03-20 10:13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看过电影版的《匆匆那年》,我在想,校园恋爱这件事,到底有多少打动人的地方?我们的青春又是什么样子的?《致青春》,《同桌的你》票房都很好,《匆匆那年》更是旗开得胜,三天票房就一亿多了,从商业上来看,片方赚了,很多观众都去看了。我问他们,究竟被什么打动了,其中一个姑娘想了一下,说,可能是在倪妮演的方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何不管是被排成什么样的校园爱情都会吸引人?
        通俗点讲,这就是情怀吧。
        究竟什么才算是情怀呢?《匆匆那年》的原著故事,本身不算一个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我曾经总结国中国流行的青春故事,无外乎劈腿、打架、打胎,出国。难道国产电影中只要是讲青春,就一定得有这些狗血的剧情吗?
        出生于60年代的导演张一白,在自己还算年轻的时候拍过《将爱情进行到底》,一炮而红取得了成功。但十多年后,他再来拍校园爱情故事,甚至把背景从大学搬到了的高中,就显现出一种明显的断层感——他不明白80后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子,只是从班主任的角度去看待高中生的爱情,因此单纯地拼凑出《灌篮高手》、旱冰场、还珠格格的主题曲等等时代元素到电影里,看到的也只是那些狗血的剧情,放弃了对人物情感关系的细腻且渐进式塑造。也没有体现出校园恋爱的羞涩和唯美。
        九夜茴的原著写了几十万字,她细腻地去写陈寻和方茴在十年里的成长,细致地刻画了二人心理的变化。可以将上面提到的四种元素融入到上百种更多的元素里,循序渐进地让观众去感受两人的感情世界;但在电影里,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张一白显然是没想好如何去体现两人感情的成长,因而生硬地靠流行金曲等时代元素来催长,靠歌曲,演员和道具来强加青春的感觉,效果自然就不好了。
        方茴是那种绝对不能太漂亮的女生,第一眼不惊艳,但看久了却越来越舒服。而且,和这样的女孩子对视,不会觉得太勾人,却会让人心里有一点点挂念。高中那段戏里,所有人都像是周星驰《逃学威龙》一样,成年人去校园里卧底,只有倪妮演的方茴还是像个高中生的模样。虽然这和化妆、发型都离不开关系,但是演员本身的气质还是占绝对的主因。简单说,方茴是让人看了不是想上床的那种,而是要让人禁欲的。
        这样的方茴,和《金陵十三钗》里妖艳的青楼女子比起来,更显出了倪妮在把控角色上的用功。其实相较于《我想和你好好的》比起来,倪妮在出演这种拧巴型女性角色的三种层次出来了:雨墨是风情万种的青楼女,喵喵是不作死不会死的80后独生子女,而方茴则是内敛婉转的文艺女。
        我觉得《匆匆那年》的电影比较糟糕,我们的青春不是靠打掉腹中婴来体现那丝丝的忧伤的。回想我们青春时期的恋爱,谁不是因为“他怎么没回复我的短信”,“他怎么没回我电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分手的,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带着明媚的忧伤。而国产电影的青春剧似乎都陷入了这种狗血的套路:打架,劈腿,打胎,死人。
        台湾的《那些年》则更贴近我们青春时期真实的感情生活,也许跟九把刀细腻的描写手法分不开,也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来也会笑着笑着哭了,意犹未尽,遗憾中带着幸福。
在国产电影日渐火热的今天,在青春话题越来越热的时候,任何有关青春的噱头都能有利可图,观众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起也就不再在乎电影的质量,只是为了找寻些有关青春的回忆。但剧幕落下,我们不禁要哀叹,自己的青春有那么狗血吗?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