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教育 > 直通车 >

本科生就业不如专科生,教育模式出了问题?

2015-03-19 16:23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近年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的现象在各地屡屡出现,被一些媒体和专家频频拿出来作为热议话题,以此来说明我们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专科生实际操作能力强,有一技之长,因此比较好就业。研究生培养的适用性不好,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不喜欢,因此不好就业。更有甚者,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如专科生,指责我国研究生教育出了问题。
        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结构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作祟。
        我国长期以来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重点扶植,甚至明确规定50%以上初中毕业生要分流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出台了就读职业学校的补贴政策。但结果呢?随着高校的扩招,上大学容易了,加上国人对学历的过度重视与追捧,使这一目标多年无法完成。
        学而优则仕。长期以来,在国人的观念里,学历高低决定了人的层次及水平高低,于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指责家长,这是社会导向所致,一些企业或人力资源部门至今仍然在用学历衡量人才:专科多少起薪,本科基本工资多少,对学历带有一种歧视,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对于岗位职业的三六九等,中国人是最为敏感的。从现实来看,大量的岗位与职业被贴上了不入流的标签,对于职业教育,家长与学生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出现了宁愿读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本科,也不愿意读一个好找工作的专科的怪现象,出现了招生与就业的矛盾。
        也正因为此,表面的人才结构矛盾背后其实是在不同学历背景下不恰当的期望值。也就是说,专科生就业期望值相对较低,本科生其次,研究生最高,这才导致初次就业率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而非绝对的人才类型与机构问题。
        当研究生就业率不如专科生,当北大学生卖猪肉不再成为新闻,人们的观念才慢慢趋向理性与正常,高学历不代表只能从事所谓的体面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不危害社会的事情,总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