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油气藏具有容积大、地理分布较广、天然圈闭构造等特点,此外枯竭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过程已得到充分认知,以其作为储氢库,相比于新建储氢设施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规模优势。枯竭油气藏储氢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即利用已经枯竭的油气藏来储存氢气。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枯竭油气藏储氢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枯竭油气藏储氢技术发展潜力大。一方面,储氢是制约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在政策引导下,氢气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大规模储氢技术的需求旺盛,枯竭油气藏储氢在大储氢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满足大规模储氢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枯竭油气藏丰富,其分布与新能源发电资源的高度重合,便于绿电就地消纳。
地下储氢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地下储氢库选址、库容设计、建库工艺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已建成多种地下储氢项目,其中枯竭油气藏储氢项目主要有奥地利Gampern气田(作业公司为RAG Austria)、阿根廷Diadema气田(作业公司为Hychico公司)。
近年来,我国以枯竭油气藏为主的地下储气库建设速度加快,截止至目前,全国地下储气库数量已接近30座,这为枯竭油气藏储氢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但氢气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照搬天然气储气库技术和经验,因此目前枯竭油气藏储氢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枯竭油气藏储氢技术研究机构及企业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等,其中中国石油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了地下油气田储氢库前期勘探工作,并完成了前期工作招标。
近两年,我国油气资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政策导向日益明朗,其中《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均提到要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这为枯竭油气藏储氢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枯竭油气藏储氢、含水层储氢、盐穴储氢三种地下储氢方式中,枯竭油气藏储氢最具发展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季节性大规模地下储氢首选。但目前来看,国内外枯竭油气藏储氢技术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在选址评价、建库工艺等方面落后于国外,规模化应用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