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政策 >

2016我国粮食市场调控三大方向明确

2016-01-16 18:06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6我国粮食市场调控三大方向明确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的收储制度,今年我国将采取分品种施策的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2016我国粮食市场调控具体呈现出三大方向:一是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进一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三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

        可以说,2016年中国粮食流通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方向基本一致。

        我国自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中央提出了价格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对稻谷和小麦两大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之后,政府扩大了价格调控的农产品种类,玉米也被纳入框内,临时收储收购政策应时而生。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在当时的农业生产环境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国内粮价的基本稳定。但是,这两项已经运行了超过十年的托市政策也逐步积累了很多内在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多年来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和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只涨不跌,成为了粮价上涨的重要支撑,粮食的“政策市场”越来越大,而市场调节的空间却相对萎缩。粮价倒挂愈加严重,同时由于企业收购成本居高不下,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粮食加工产业整体发展陷入困境。

        在多重压力下,2014年中央决定开始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决定先期对东北大豆、新疆棉花进行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所谓目标价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者;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

        此外,针对目前库存结余量巨大的玉米,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在玉米临储政策方面,需要打破临储价格只增不减的心理预期,回归贴近市场价格,激活下游产业。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所以价格和补贴分离。

        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改革方向是让临储价格在保护农民利益、兼顾中央财政承受力的基础上,尽量接近市场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需要尽早明确。

        更多产业政策解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