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猪周期”被打乱 生猪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2016-01-20 18:26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猪周期”被打乱 生猪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使国人形成了对猪肉的特殊偏爱,也造就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生猪养殖和消费的大国地位。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

        “规模快速增长,价格波动加大,猪周期依然存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纵观“十二五”,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总结出了这几个关键词。

        生猪价格的波浪式特征给生猪产业带了较大的改变。以近几年为例,2011年猪价一路飞涨,平均净利润400元/头,而接下来的3年,养猪成本逐年上升,利润持续下滑,2012年和2013年分别降到75元/头、50元/头,2014年几乎全行业亏损。

        在陈瑶生看来,猪价的波浪式特征打乱了“一年赚,两年平,三年亏”的猪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生猪产业将整体进入“微利时代”。

        2015年,生猪价格有所好转。2015年1至11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1元/公斤,同比上升12.3%。据相关机构对全国600多个生猪价格定点监测,2016年1月9日~15日,全国仔猪、生猪、猪肉平均价格继续走高,原料市场延续之前的平稳震荡态势。

        而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在统计的22个省市地区中,仅甘肃、江西、四川地区的价格较上个统计时段有轻微回落,其他地区价格均有程度不同的小幅反弹。

        面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期,“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陈瑶生表示。

        与国外成熟养猪模式相比,我国养猪业在设施化水平、规模化程度、生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养猪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曾被称为“最后的黄金沃土”,引大批资本竞折腰。

        但是,陈瑶生认为,近年各路资本纷纷跨行进入养猪业,加速了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逐步引导我国生猪养殖迈进工业化时代,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可能把养猪业带进利润低谷,甚至导致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

        长期以来,中国生猪产业以中小型散户为主。据了解,虽然我国年出栏猪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群体已经达到了44%,但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养猪户还占56%。

        2015年,受长期低价的困扰,我国生猪价格自5月以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猪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30%-50%,美国、丹麦、加拿大等猪肉生产大国虎视眈眈,加大了对我国猪肉出口的力度,与这些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效率相对较低,饲料等成本高,国内猪价长期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很可能导致猪肉进口的快速上升(目前我国猪肉进口检疫口岸已达44个),我国生猪产业在未来必将面临国际竞争力的压力。

        随着家庭养殖户的快速退出,中小规模养殖者直接面临新的冲击。根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有500万户中小规模养殖者退出养猪行业,甚至一些大型规模养殖者因资金链原因被迫转让。

        “资本整合成为2015年生猪产业的热点。”陈瑶生举例说,如深圳金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控股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河南新大牧业,并与东进农牧共同成立5亿元的生猪产业基金。

        “由于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以及疫病形势的复杂化,生猪养殖业规模门槛越来越高,规模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小生猪养殖户退出加快,由此2016年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产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强,生猪产业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陈瑶生说。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表示,就我国生猪产业目前的现状莱卡,企业应该优化产业布局,朝安全环保的生猪养殖方向发展。进入“微利时代”,生猪养殖企业要改变微利时期的弱势,就必须警惕在旋风里面捡垃圾,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发新品是养猪业从国内市场降价大战中脱颖而出的方向。

        更多现代农业分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