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磁悬浮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列车的行车指挥以及安全控制,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并保障一条线路上的列车有序运行,这需要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来实现。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运控通信,即进行车地无线通信,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磁悬浮列车运行时,列车与地面之间不接触,目前,我国磁悬浮列车时速已经达到600公里,运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对列车整体的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升。高速运行情况下,磁悬浮列车的振动可能会导致信号输出频率抖动,车地通信面临着多普勒频移大、越区切换频繁等问题。
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作为关键技术之一,为满足车地通信需求,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低延时、高传输实时性等特点,技术开发壁垒高。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可采用无线局域网、高频段毫米波、LTE-M、5G等技术方案,优缺点各不相同,可单一技术使用,也可多种技术并行。
FSK(频移键控)是毫米波通信技术的一种,可以分为DPFSK(离散相位FSK信号)、CPFSK(相位连续FSK信号)两种。其中,CPFSK信号拥有相位连续性特点,具有频带范围宽、抗干扰性强、非相干解调、频率可频繁转换等优点,可以应用在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中。
除了运控通信作用外,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还拥有另外一个作用,即乘客上网服务,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业务。为保证通信通畅,乘客上网服务的通信质量有一定要求,例如要具有低延时优点。但与运控通信相比,乘客上网服务对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可靠性要求较低。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磁悬浮列车时速高于目前的高速铁路(时速350-400km),并具有运输能力强、舒适性高、安全性高、维护需求少、适应性强等特点,作为地面交通工具竞争优势明显,是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对磁悬浮列车产业的鼓励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受益于此,我国磁悬浮列车通信系统未来市场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