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又称共享电动助力车,在单车的基础加上电动车的功能,通过手机扫码开锁就可以骑行。共享电单车主要面向1-3公里的出行市场,为用户短途出行提供更低碳的选择。
共享电单车相较于公交和地铁,更加灵活,可以随取随用;相比较出租车,共享电单车价格更便宜,出行成本更低。除此之外,共享电单车还具备其他优点,例如,共享电单车可以集中充电,减少安全隐患,还可以促进电单车更新换代,推动电单车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共享电单车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电单车制造企业和配件企业等,主要提供电池、车架、头盔等部分;中游主要是由共享电单车运营商组成,主要有哈啰、美团和青桔等;下游则主要面向消费者。
随着我国共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共享电单车市场渗透率逐渐提高。从我国共享电单车的用户层次来看,共享电动车一线城市用户仅占2.1%,二线城市用户占据25.8%,三线城市占据36.5%,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达到35.6%,我国共享电单车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三四线或四线以下的城市。随着三四线城市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我国共享电单车用户规模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2023-2027年投资可行性咨询报告》显示,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逐年扩大,从2017年到2022年,我国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从17.61万辆增长到498.12万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逐渐增长,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扩大。从2019年到2022年,我国共享电单车市场规模由30.14亿元增长至120.96亿元,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我国共享电单车市场中已存在多家企业,主要有哈啰、美团、青桔、人民出行、永安、街兔等。其中,哈啰、美团、青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目前,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已经出现头部企业。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共享电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在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经营误区后,共享电单车逐渐形成了以租金收入为基础,加上广告收入和数据变现的商业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共享电单车逐渐向智能化、品质化方向升级,推动该行业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