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我国温盐深传感器(CTD)基本依赖进口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2022-09-05 17:36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温盐深传感器(CTD)基本依赖进口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温盐深传感器(CTD)主要用于沿海生态系统中温度、电导率、压力、盐度、声速、溶解氧等参数的长期在线测定、计算和记录。温盐深传感器是水文气象领域最基本、需求量最大的传感器,其具有准确度高、漂移率低、防污性优良等优势,在水文气象、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国防、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

  盐度、深度、温度是海洋生态检测中最基本观测项目,近年来,为保障我国海洋环境安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我国政府支持温盐深传感器产业发展,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仪器设备品牌“OST”,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器件国产化率90%以上。此外我国温盐深传感器研发机构和企业还包括青岛道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瑾瑜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山东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7年温盐深传感器(CTD)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型温盐深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3亿元左右,由于材料限制、人才不足、研发创新能力弱,我国温盐深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高端领域被美国Seabird、日本亚力克、德国Sea Sun、加拿大AMLOceanographic、加拿大RBR等国外企业垄断。其中美国Seabird是全球最大的温盐深传感器生产商,2020年,美国Seabird公司限制我国用户对其产品采购。

  国外温盐深传感器产业化较成熟,产品性能也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多个国家项目扶持下,我国温盐深传感器研发也取得良好成果,技术指标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行业内仍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化程度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整体来看,我国温盐深传感器行业仍处于卡脖子状态,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温盐深传感器在水文气象、海洋观测领域应用广泛,随着海洋开发向深远海领域扩展,温盐深传感器工作环境将更加恶劣,在海洋物联网背景下,智能化、小型化、微功耗、精准化、创新化将成为温盐深传感器开发重要方向。我国温盐深传感器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在需求升级下,国内企业和机构应面向实际需求,立足自主创新,提升关键材料、器件配套能力,以提升温盐深传感器国产化率。

关键字: 温盐深传感器 海洋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