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数据 >

香港十大富豪资产占GDP35% 贫富差距巨大

2016-05-26 13:45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香港十大富豪资产占GDP35% 贫富差距巨大

       对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GDP估值进行计算可以发现,香港十大富豪的总家产相当于香港GDP的35%,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贫富差距巨大。欧洲十大富豪财富/GDP比例最高的瑞典只有25%,中国大陆更是只有1.4%。

贫富差距巨大

       随着“黄金时代”的逐渐远去,香港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贫富差距也愈拉愈大。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嘉诚曾是万人敬仰的偶像,但如今,“奸商”的骂名不绝于耳。在这种反感背后,是香港社会贫富差距的变化。

       在香港,一方面是以李嘉诚为首的各大家族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却是惊人的贫穷。2012年,香港反映贫富差距的实际基尼系数高达0.537,逼近联合国0.6的警戒线,创40年来新高。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中非共和国。很难想象,这个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内,还有10万人只能住在用铁丝网扎成的“笼屋”。

       在一些香港人看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腾飞期已经远去了。那时大家差得不远,卖力工作,就能有丰盛的回报。而现在,随着工业北上,政府对金融房产的大力扶植,底层人的生活愈发艰难。

经济增长缓慢

       要命的是,港人不但在感受着香港社会内部的落差,还得接受外部落差。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的经济总量一直高于新加坡,人均GDP不相上下,并立于“亚洲四小龙”之列。而彼时深圳还只是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但是,变化悄然而至。2003年新加坡人均GDP超过香港,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新加坡经济总量首次超过香港。2016年,深圳的经济总量也有望超过香港。

        行业研究人员称,香港制造业空心化、过度依赖服务业是经济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制造业对于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腾飞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近十多年来两个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却南辕北辙。

       香港制造业彻底空心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支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投资的边际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经济结构稳定性弱,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新加坡的制造业则从劳动密集型成功转型为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附加值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共同发力拉动经济增长。

       深圳与香港和新加坡本不在同一发展阶段,但是后来者即将居上。这主要受益于“腾笼换鸟”战略的成功。深圳的研发强度、研发能力以及研发转化为生产的能力在三个城市中是最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一起发力才能拉动经济高质量的快速增长。

       更多财经数据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