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被当前无数创业人士奉为圭臬。
雷军,生于1969,目前的身份是金山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创始人,两个身份代表着雷军一生的两次转身与里程,而现在是第三次。
2007年,和求伯君一起离开耗费无数心力的金山,是雷军这辈子第一次大的转身。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在金山的日子,按照雷军自己的话来讲,是在推石头,他说过,”我领悟到,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但这家创立了16年的高科技公司,却整整花了8年时间才完成上市。 面对微软和盗版软件的双重夹击,金山软件一直都有“被人端了老窝”的感觉。后来,靠了游戏业务才得以上市。
很长时间以来,金山上市甚至成为雷军心头的一笔债。然而,如此勤奋的公司上市后,他发现其市值远远落在了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后头。他曾经考虑过互联网化的问题,卓越网就是其中一次机会,然而他未能说服董事会。
后来,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雷军却变得很焦虑。因为他一直声称18岁时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是他梦想的源泉,那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造了苹果电脑并改变世界的故事。
对他来讲,18岁时的理想没有实现,于是42岁的他选择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正如他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接下来他创立了小米公司。
如今小米市值已经突破500亿美元,对雷军来说,500亿门槛只是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底线。如今,雷军处在了一个新的关口。从最初到现在,雷军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就是要做一家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苹果市值千亿,苹果在音乐、手机、平板等多个领域持续颠覆持续创新,小米还有距离。
雷军已成为雷军,但还没有成为他梦想中最渴望成为的那个人,他还需要二次革命、二次创新。如果用一个伟大创业者的标准来评价,雷军最伟大的一刻就是他不顾一切、往悬崖下奋力一跳的那一刻。可现在小米成功已无悬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新的趋势,雷军还愿不愿意去抛弃去颠覆?所有人都在看。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投资过3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诚品、UCweb、多玩、乐淘等。成功者如YY多玩,2012在纳斯达克上市,雷军这一笔100万美元天使投资,获得了约113倍的账面回报。
雷军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趋势,二看人。雷军眼光极好,对趋势的把握非常准确。2005年,他投资手机社区乐讯网时,京东正式成立不到1年,人们才刚刚开始认识到
电子商务的魅力,对移动端全无概念;2006年雷军投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UCWeb,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四年后它的估值达到3亿美元,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敌人之一。
成功的投资生涯中,雷军收获了两点,一是懂得如何在趋势下获取成功,二是学会了如何做一款完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两点让他找回了自信。相比于三年前,他有了更多的钱和经验,可以说,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能在移动互联网大获成功,没人比雷军更有把握。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他说伟大的公司总是诞生在伟大的趋势之中,而他看好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之势。
一个月后,雷军以一种类似苹果发布会的形式,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演讲结束后,雷军躲到门外抽烟,被记者拦住问他:面对质疑,准备好了吗?雷军回答说,没问题。
“创业就是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
小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小米手机诞生前,国内
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种生态: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安卓机。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曾被寄予厚望,他的产品价格和硬件虽好,但失之系统封闭、服务性差。此时小米以低价格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抓住了发烧人群,可谓精准。
小米之后,效仿者众多,但追随者只学到了皮毛,缺了精髓,这个精髓就是MIUI系统。雷军称它为“活系统”,它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更新。美观、易用、互动性强。
小米时代的雷军看上去容光焕发,完全沉浸在一个产品经理的快乐中。傅盛说,雷军在金山时,开会见一位事业部总经理穿着深色西服配浅色领带,不够正式,会命令他立刻打车回家去换一套。而现在,黎万强可以穿着短裤和夹脚拖鞋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
所以,这一次,雷军终于跑到了最前面,他用自身践行了一个朴素的道理——40岁之前,性格塑造你,40岁之后,你塑造人生。
产品经理雷军,先推出了两个产品:小米手机和小米盒子,接下来又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包括电视、路由器以及一大堆配件。进入2014年,新产品的推出越来越频繁。
一位投资人说,小米手机,思维领先两年,技术领先一年,站在了绝对的领跑位置。但是,当小米盒子推出时,领先优势却只有半年不到。而当小米电视、小米路由推出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已经销售了好几个月。5月15日,小米发布了小米平板。相比苹果、三星甚至微软,这样的产品依然有差异化,但不能跟“互联网手机”时的惊艳相比。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雷军或许很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小米的创新为什么看上去变慢了?小米如何能像苹果公司一样,让用户尖叫一次之后,还能再次尖叫?
雷军站在百亿门槛,看向梦想中的千亿。苹果从百亿到千亿,连续推出iPod、iMac、iPhone,iPAD,同时,苹果还拥有具有颠覆意义的iTunes和apple store,苹果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更是一家平台、服务型公司。
对于如今的小米而言,其如果只是做一系列高性价比的产品有多大价值?小米手机还有互联网手机的光环,但是移动电源和小米音箱,核心是什么?难道是个互联网电源吗?所以,关于小米产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回答是性价比,那么小米永远不会成为苹果。如果答案是创新、平台和服务,那么,小米还需要继续努力和转变。
目前,小米对于MIUI系统的调整可以看出其向平台转型的雏形。MIUI的策略是在整个互联网基于APP赚钱的时候,直接从系统层面和服务提供商进行整合,靠系统来赚钱。即从一个单纯的APP分发渠道到一个底层服务的整合者。比如,小米和触宝号码助手合作,小米在拨号界面加入触宝的黄页功能,这样用户直接可以使用服务,不需要再单独下载APP。
对于雷军而言,现在做硬件、卖硬件,已经是一条轻松而顺畅的道路。但如果小米还想做出颠覆式创新,他需要思考的是,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是什么?一个比苹果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平台应该要怎么做?
多数人不会觉得现在小米还需要做什么改变,但雷军不能这样想。这将会是他第三次转身吗?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