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商业火箭成为投资热点

2019-09-09 09:34      责任编辑: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商业火箭成为投资热点

        商业航天是指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其中,商业航天运输是由私营企业或各组织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的轨道、亚轨道航天发射,通过竞争性招投标进行的航天活动;商业航天载荷是指服务于商业用途的载荷或由商业实体运营制造的载荷。商业航天产业涵盖范围广,包括运载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卫星服务、卫星遥感以及配套产业等。

        新世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商业火箭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商业航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类航天工程项目商业化运行,即把私企能承担的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项目(涵盖军事航天工程项目),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交给私企运营;二是非政府航天工程项目商业化运行,即航天项目完全由私营企业自行发起、社会投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三是航天应用领域商业化,即私营企业围绕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领域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以及“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航天领域在商业化航天方面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发展来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策需要更加开放

        商业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行业,对萌芽阶段的新兴事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设立条条框框加以监管,而是政策引导和扶持其发展。商业航天的政策要尽可能开放,政策制定者迫切要制定的是鼓励和扶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比如,政府投资的航天任务订单,要考虑进行全国性的招投标,鼓励商业航天公司和团队参与公平竞争。一些国家任务中的零部件或分系统也可以进行招投标,从而扶持一部分民营航天企业发展起来。

        需要在航天的细分领域分析与解决需求

        商业航天在中国要发展,不能一开始就想造载人飞船,这是不切实际的。要在航天的细分领域来分析问题,解决需求。航天领域有哪些问题、哪些需求,需要找准需求去供应。要找到一个细分领域(比如频率资源),然后做精,做深,这样市场地位才能立足。

        融资手段需要更加多元化

        传统航天企业仍以政府市场为主,同时开始瞄准商业市场需求,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凭借技术、人才、渠道等优势,传统航天企业的融资难度较民营企业相对较低。新兴航天企业需要综合运用风险投资、债券融资、众筹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其中风险投资成为新兴航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例如,2016年,零壹空间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开创性地将优势社会资本成功引入运载火箭的研制领域。

        盈利模式需要更加多样化

        传统航天企业主要为用户提供发射服务,以及卫星、分系统或部组件等产品,由卫星制造商负责卫星设计及制造,整星产品在轨交付后即完成交易行为,其产品服务类型相对单一。这种服务和盈利模式下,价格竞争激烈,传统航天企业必须不断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盈利空间。

        新兴航天企业则借鉴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围绕其新型产品和服务类型进行交易与合作,积极拓展盈利模式。比如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微小卫星创新应用与星座运营,以“科技创新+互联网思维”驱动商业航天模式新变革,围绕卫星打造粉丝和社区。九天微星发起了太空创客联盟与“微星计划”,通过众筹、创客众包等方式实现全民太空自拍、纳米卫星分离组网等功能,把卫星研制与太空任务变成天地互动的全媒体过程。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民企唯有整合资源、协作共赢才能在产业发展上真正有所建树。比如,利雅电子计划利用北师大的科研与学术力量,加上利骓的产业资源,在测控、联合应用推广、遥感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航天还将以更深层次的航天国际合作,搭建空间信息走廊。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已有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7颗,转发器总数量接近300个,卫星通信业务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再至南海海域”分布态势,实现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未来发展新时代商业航天三大举措:一是实施国际化经营工程,促进宇航产品的全球化服务;二是实施国际化应用工程,拓展空间应用领域;三是实施国际化服务工程,推动宇航服务转型升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