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上海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促进我国医疗产业进步

2017-12-27 10:32      责任编辑:王首禹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上海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促进我国医疗产业进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宣布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还在发布会上公开了建设目标——在3年内自主研发毫米级手术机器人手;6年内实现精准的微米级手术;9年达到纳米级到微纳米级水准。
 
  目前上海交大拥有十余个医疗机器人研究团队,是产业转化的中坚力量。未来该研究院将依托闵行区建成一套完整的医疗机器人产业化生产线,涉及成果转化、初创企业孵化、融资、临床培训等一整套流程,力争在3年内培育5家医疗机器人初创公司,用6年集聚50家左右医疗机器人企业,集聚社会投资50亿元,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医疗机器人产业硅谷。
 
  上海闵行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建立,既是充分响应国家机器人发展规划举措,又是促进我医疗产业进步的举措。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
 
  另外,中国拥有13亿人口,相比医疗机器人行业发达的美国,医疗机器人的需求空间非常大。未来市场如此利好之下,那中国当前的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新思界产业分析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美国的医院市场渗透率已高达47%。然而,因为高昂的费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我国的渗透率仅仅只有4.3%。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Mazor脊椎手术机器人上,高昂的售价和后期维护费用让许多中国医院望而却步,无法真正应用到临床中去。
 
  不过,我国医疗机器人目前仍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未实现医疗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医疗机器人在各大医院的普及率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应用监管相对严格,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应用相对较落后。目前主要是一些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才有引进,整体而言,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导入阶段,无论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是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都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不过从应用效果来看,规模化使用医疗机器人将是未来医疗领域的一个趋势。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医疗机器人研究团队不多,使用率和普及率也比较低,而且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医疗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上海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将会促进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的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同时也有利于上海开展跨学科前沿创新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