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啤酒行业产能整合 精酿啤酒市场扩张

2017-08-04 12:01      责任编辑:杨又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啤酒行业产能整合 精酿啤酒市场扩张

        啤酒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国之一,中国消费者饮用的标准啤酒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6%左右。国内自2014年7月之后,啤酒产产销量进入了长达25个月持续下滑的趋势;而同期进口啤酒存现较快增长态势,2016年进口啤酒64.64万千升,同比增长20.07%,在国内啤酒消费量的占比大致为1.5%。
 
        自2010年起新一轮啤酒产能扩张开启,2010-2015年共计扩产1930万千升,但是2015年啤酒行业产销量仅比2010年增加233万千升,产能的增加与产销量的增加存在严重的不匹配。2016年中国啤酒产量为4506万千升,行业综合产能利用率约为59%,啤酒行业产能过剩及其严重。行业前三甲华润啤酒、百威英博和青岛啤酒的产能利用率约为65%~70%,燕京啤酒的产能利用率约为60%,其他中小型啤酒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约为45%~60%。

2012-2016年中国啤酒产量
 啤酒行业产能整合 精酿啤酒市场扩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思界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能过剩使得国内啤酒厂商收入增长乏力,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前5 大啤酒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但是在区域市场内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使得啤酒行业的产品提价难度大,行业盈利能力低下。
 
        国内自2014年7月之后,啤酒产产销量进入了长达25个月持续下滑的趋势;而同期进口啤酒存现较快增长态势,2016年进口啤酒64.64万千升,同比增长20.07%,在国内啤酒消费量的占比大致为1.5%。中国啤酒行业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一方面低端啤酒持续低迷下滑,同时高附加值啤酒、进口啤酒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进口啤酒之所以较快增长,原因在于中国啤酒行业的升级相对较为缓慢。随着城镇化率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推动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但是由于中国啤酒厂家的结构升级较为缓慢,使得低端啤酒市场持续下滑,而高端啤酒市场则主要依赖进口。当前价格在7元以下的低端啤酒产品仍占市场销量的75%以上,但是市场份额处于不断下滑中;而14元以上的高端产品销量则逐年增长。中高端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成为啤酒行业发展的快速推动力,而国内企业也纷纷开始生产差异化的产品,推动中国啤酒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啤酒推出了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等高附加值产品;华润的中高端产品包括,雪花纯生系列,高端品牌“雪花脸谱”,以及更高端的晶尊系列;燕京普通酒以清爽为代表、中档酒以鲜啤为代表、高档酒以纯生为代表,中高端系列包括纯生、原酿白啤等。
 
        厂商端产品结构的优化带来吨酒价格的持续提升。受益于中高端产品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上升,青岛啤酒的吨酒价格从2014 年的3124 元上升至2016 年的3260 元,增长幅度为4.35%;燕京啤酒的吨酒价格从2013 年的2277 元上升至2015 年的2445 元,增长幅度为7.37%。

        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相对于工业啤酒市场,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近年来逐渐开始发展。精酿啤酒的啤酒花、酵母、麦芽的种类极其丰富,各种香料、辛料、瓜果蔬菜等也都用在酿造当中,采用各式的木桶和多样方法,像缔造艺术作品般的酿制出来,颜色各异、口味丰富。当前我国精酿啤酒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精酿啤酒厂商数量较少且杂,同时精酿啤酒较高的品质和相对较高的价格,目前阶段的受众群体也较小。当前,部分啤酒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精酿啤酒市场,如百威英博主打鹅岛IPA、312小麦艾尔和Honker艾尔三款精酿啤酒;珠江啤酒全新研发IPA、皮尔森、红色艾尔、果汁啤酒等多款特色精酿啤酒,每一款都有鲜明的个性和风味;燕京啤酒桂林漓泉全自动精酿啤酒生产线于2016年7月正式投产;青岛啤酒推出IPA精酿啤酒和经典1903。
 
        近年来,啤酒行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期,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去产能。随着啤酒龙头企业50万吨、百万吨大厂的陆续投放,各主要啤酒企业开始出现关停并转小规模、低效率、高成本工厂的现象。华润啤酒的产能在2016年停止增长,稳定在2200万千升。嘉士伯2016年在中国关闭17家工厂,旗下重庆啤酒2015年以来已经关停或者转让11家工厂。珠江啤酒也于2017年3月关闭生产普通低端瓶装啤酒的汕头工厂。
关键字: